English

“靠业余时间缩小差距”

1998-05-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

爱唱“卡拉OK”,喜欢跳舞,偏好博览群书……然而,太忙太忙,30多年来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去实践一下自己的业余“爱好”。他叫赵煦,基地二站总工程师,技术少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立过二等功二次和三等功三次。

赵煦是基地众多年轻人最崇拜的人物之一。赵煦的故事很多,人们往往从“锅炉房的灯光”讲起。

1964年秋季,一间矮小的锅炉房,灯光常常亮到深夜,一位刚从北京航空学院导弹系毕业下基层当兵一年的大学生在灯光下苦读。有一天,灯光把基地政委吸引进锅炉房,首长和小兵夜话天下大事。政委说:“我们没有靶机,武器再好也定不了型。五十年代,从苏联进口过一些无人靶机……所剩无几了。”

从这个晚上起,灯光夜夜无眠。不久,一份既切合实际,又有独到见解的建议书受到基地党委的高度重视。

从此,靶机耗去了赵煦所有的业余时间。往往在办公室里熬到深夜忘了还未吃晚饭,往往正朝前走,又突然往回紧跑,往往正吃着饭,突然站起来就走……妻子气得直喊:“发神经。”

设计研制“长空一号”无人机时,赵煦要改变由母机带到高空投放的做法为直接从地面放飞。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只有人的奇思妙想:制造出一种三角形小车,飞机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滑跑速度达一定值,突然同飞机分离,飞机自己飞上蓝天……一切都顺利,但是起飞车与飞机脱离刹那间发难了,脱离早了,飞机升力不够,上不了天,脱离晚了,会连车带上天去。一天,又熬了大半夜,赵煦出了办公室,下楼,满脑子是那“刹那间”,头便压得很低,一脚踩空,“蹭蹭蹭”踉跄至楼梯下,额头重重撞在墙上,疼得自言自语“低头力距太大了。”接着,大喊一声:“低头力距!”转身向楼上跑,闯进办公室……第二天,一套与正常起飞完全相反的方案公布给同行。

1966年12月,靶机试飞成功,专家们的评价是:这是我国航空史上的一件大事,为我国自行设计无人机奠定了基础。

1984年6月,利用退役的某型飞机改装研制的高空高度靶机首飞成功,使我国首次具有了自己的实体型无人靶机。

1995年4月,利用某型飞机改装研制的超音速无人驾驶靶机首飞成功,填补了我国无超音速靶机的空白。专家鉴定: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赵煦常常对年轻人说:“人和人的差距,主要是靠业余时间拉开的。”有人业余时间玩耍作乐,有人业余时间尽全部精力拼搏,距离便拉开了。对年轻一代来说,这是金玉良言。

事实上,这个知识分子群体为祖国的强大几乎投入了每个人所有的业余时间。如果说,大学毕业后人与人的差距主要是靠业余时间拉开了的话,那么,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事航空试验方面的差距是靠业余时间缩短的。基地副司令员、总工程师杨仲伏当年任技术训练参谋期间,主要靠业余时间,硬是在一盏煤油灯下苦熬4年,主持编写了150万字的《靶场测量手册》,首次将基地测量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专业技术少将左继章今年到天津开会,不舒服了,到医院去“开点药”就走,医生拉住他说:“你还走,你知道你病成啥样了?你必须住院治疗。”左继章推开医生的手:“千万不要让我住院,我还有那么多活要干呢。”基地技术部高级工程师罗传庆经常忙得边走路边啃夹数根咸菜的馒头。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林伟东、王丽滨两口子入伍16年来很少与外人闲聊,林伟东一吃过饭就往办公室赶,为了省下办公室和家之间路上的时间,他们买了台计算机,一吃过饭就坐在计算机前。在一个靠油机发电照明的雷达小点上,发电机一停,技术员赵华梁便点亮煤油马灯,昼夜不舍,一个早晨,战友叫他吃早饭,脸上的汗毛被油烟熏得黢黑的赵华梁却说:“刚吃过,不要再客气了。”把晚饭记成早饭了……个个都是些没有业余时间的人们。

赵煦说:“我主张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的知识,有人充实,有人逍闲,有人走在前列,有人落在后边。”

基地一位领导说:“我们的技术人员在大戈壁干10年,实际上足足等于干二三十年,许多老同志一干就是三四十年,投入的时间应该是五六十年甚至更长,如果说我们40年走完军事发达国家70年的发展路程,要知道,我们的40年等于70年80年工作时间,我们理应赶上他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